阿根廷独立战争发生在哪年(阿根廷独立过程)

2023-02-22 7:44:05 体育信息 yamadi

阿根廷在历史上经历过哪些战争?

16世纪前居住着印第安人。1535年西班牙在拉普拉塔建立殖民据点。1776年西班牙设立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的拉普拉塔总督区。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掀起反对西班牙统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第一个政府委员会。1812年起,阿根廷人民在民族英雄圣马丁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对西班牙殖民军的大规模武装斗争,终于在1816年7月9日宣告独立。1853年制定第一部宪法,建立了联邦共和国,乌尔基萨当选为第一任总统。1862年巴托洛梅·米特雷担任总统,结束了独立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自20世纪30年代起出现军人与文人交替执政的局面。1983年,阿方辛民选政府上台,恢复宪制,大力推进民主化进程。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和英国因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问题,爆发了马岛战争,同年6月14日,英军击败了阿军,继续占领马岛

阿根廷独立战争发生在哪年(阿根廷独立过程) 第1张

阿根廷军政府统治时期的相关信息?

有关军政府统治时代的相关信息解释如下:

一、军政府上台的背景:

1810年5月,阿根廷赢得了独立。然而,推翻了殖民统治,却并非意味着和平与建设的开始。阿根廷国内对立的局面日趋严重,特别是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各省之间,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经常发生纷争与冲突,阿根廷长期处于动乱和分裂的状态。 因为独立战争,军队在拉美国家享有特殊的地位。独立之初的拉美政治领袖大部分也是独立战争的军事将领。西班牙人留下的封建经济制度与军人结合,形成了封建军阀体制,这种体制在一些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如中美洲国家一直延续到20世纪。另一些国家比较早地过渡到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也相应实现了现代化,但是军人仍然保留了传统的特殊地位。一般来说,军队并不是独立的政治集团,他们走到政治舞台中心基本的原因是,大部分拉美国家照搬了美国的政治体制,却没有使其正常运转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和条件。每当政权不能正常更替,或是社会出现严重动荡时,权势集团就不得不把军队请出来收拾局面,军队常常成为其改朝换代的工具。被誉为民主斗士的阿根廷前总统阿方辛说过一句实在话:我们(指两大政党)都敲过军队的大门。军政府的背后,仍然是传统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实权派。 阿根廷军政府是在1976年3月上台的,比皮诺切特晚了两年多,但是比皮诺切特有过之而无不及。大肆搜捕、严刑逼供、秘密处决,无所不用其极,许多无辜者被牵连受害。

二、军政府的高压统治方式:

据民间组织的调查,有名有姓的“失踪者”(被捕后下落不明,据认为大部分被秘密处决)达8000多人。阿根廷军政府处决疑犯的方式惨无人道,有许多是用麻袋装着从飞机上扔进沼泽地的。 阿根廷军政府还把经济搞得一团糟,它借了400亿美元外债,只修了半条高速公路。1982年,第三任军人总统加尔铁里为了转移国人视线,利用阿根廷人的爱国热情,冒险出兵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结果惨败在得到美国后勤支持的英国远征军手下。军政府威信扫地,民心尽失。军政府已经走入穷途末路。1983年,第一任民选总统阿方辛就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履行竞选的承诺,清算军队侵犯人权的罪行。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1987年到1988年,阿根廷发生了三次军人哗变,身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的阿方辛根本调动不了军队去镇压哗变。 梅内姆执政期间阿根廷经济出现了一些起色,1992年阿政府抓紧落实改革开放,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使经济在持续稳定中出现增长势头。但是2001年7月梅内姆因涉嫌是一个从事非法武器销售的“非法组织”的首领被逮捕,同时其300万比索财产被查封。瑞士银行还查出了有以梅内姆以前妻和女儿的名义开的账户,并有65万美元存款。据报道,1991年至1995年间,阿根廷曾向被实行武器禁运的克罗地亚和厄瓜多尔出口了6500吨武器弹药。据查,这两个国家向中间商总共支付了一亿美元,但阿根廷军事工厂局仅收到4000万美元。检查官怀疑其余6000万美元被中间商或政府官员侵吞。据查,当时任总统的梅内姆曾签署过向委内瑞拉和巴拿马出口武器的命令,但这些武器被转卖给了克罗地亚和厄瓜多尔。

三,军政府最后的执政者:

现年81岁的比尼奥内是阿根廷军政府时期的最后一名执政者。1982年马岛战争失败后,阿根廷加尔铁里军政府辞职下台,将权力交给由退休将军比尼奥内组成的过渡政府。1983年大选后,比尼奥内政府将权力移交给民选总统阿方辛,结束了阿根廷的军政府统治。

比尼奥内下台前曾签署法令,对军政府执政期间涉嫌卷入失踪和谋杀事件的官员和军警实行“大赦”,但是阿根廷议会和最高法院后来推翻了这一特赦令,对军政府时期侵犯人权的行为进行追诉。

根据阿根廷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在阿军政府统治期间至少有1.3万名阿根廷人失踪。而阿根廷民权组织的报告则认为失踪者人数高达3万。

英国与阿根廷有几次战争?战争过程是什么?

1次,英阿马岛海战!

英阿马岛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距阿根廷500多千米,距英国约13000千米,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就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阿根廷和英国之间存在较大争议,终于在1982年爆发了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1982年2月26日英阿在纽约谈判后,双方关系开始恶化。阿根廷政府决定以武力收复马岛,于是4月2日和3日,由400多人组成的陆、海、空三军突击队先后在斯坦利港和南乔治亚岛登陆。英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派出包括“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在内的特混舰队,不远万里,奔赴南大西洋,决心再夺回马岛。

虽然阿根廷的国土面积是英国的11.4倍(英国人口是阿根廷的1.7倍),但英国是曾称霸世界的“大英帝国”,是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而阿根廷在16世纪中叶就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直到1816年才独立,但其经济一直受到英国和美国的控制,是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军事实力,英国都是强国,而阿根廷是个弱国。当阿根廷派兵攻占马岛时,英国上下十分震惊,但震惊之余,英国政府于4月3日迅速作出了派遣特混舰队以武力收回马岛的决定,英国海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投入战争。

对于技术密集的海军舰艇部队,特别是像航空母舰这样集舰船技术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兵力,没有10天左右的备战备航时间,通常是难以从和平状态转入战争状态的,而4月5日,“无敌”号航母编队和“竞技神”号航母编队匆忙完成必须的准备工作后,便分别于10时和11时从朴茨茅斯港启航了。当这两个航母编队通过英吉利海峡时,直升机还不断的向舰上运送各种作战物资和补给品。当驶入大西洋后,航母编队便开始了不间断的演练,以加强战斗准备。4月17日航经阿森松岛时,停留两天进行休整和补给,4月20日,当特混舰队进入阿根廷飞机的作战半径范围时,所有舰艇都保持高度戒备状态,两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始终保持有1架“海鹞”战斗机,随时准备紧急起飞。4月23日,特混舰队平安抵达南乔治亚岛附近海域并在25日占领了该岛。次日,1架“大山猫”直升机击沉了阿军的“圣菲”号潜艇。

5月1日,英军开始了对马岛的进攻。第一次攻击由1架空军“火神”轰炸机从阿森松岛起飞,经三次空中加油,于凌晨4点空袭了马岛上的斯坦利机场。第二次攻击则由“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上的“海鹞”战斗机于8时20分对斯坦利港和机场再次空袭。针对英军的袭击,阿海军派出“五月二十五”号航空母舰和“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等主力舰只组成3个特混大队,迎击英国舰队。17时,阿根廷2架“短剑”式战斗机对英国特混舰队发起攻击,其中1架被英军的“海鹞”战斗机用“响尾蛇”导弹击落。晚上,阿根廷2架“堪培拉”轰炸机再次对特混舰队发起攻击,被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海鹞”战斗机击落1架,击伤1架,英国特混舰队中的“迅速”号护卫舰受到轻微损伤。5月2日,英国海军“征服者”号核潜艇用老式的Mk-8型触发鱼雷击沉了阿海军的“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从此,“五月二十五”号航空母舰和其他主力舰只再也不敢出港作战了。

5月4日,1架低空飞行阿军法制“超级军旗”战斗机在距英国特混舰队80公里处发现了英国海军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和“普茨茅斯”号护卫舰,并在距英舰约30公里处发射了2枚AM-39型“飞鱼”反舰导弹。而此时,“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正承担着特混舰队与伦敦的中转卫星通讯信号任务,雷达停止工作,当“飞鱼”导弹击中该舰还有6秒钟时,该舰完成卫星通讯任务开启雷达并发现目标,但为时已晚,控制中心还来不及作出有效的反应,飞掠而来的导弹便击中该舰左舷中部,导弹穿舷而过,钻进甲板下的控制中心爆炸,在水线以上1.8米处炸开一个大洞。爆炸使军舰的动力、照明、消防系统全部瘫痪,引燃了密集的电线和通讯电缆的塑胶外皮,舰中毒烟弥漫。4小时后,舰长下令弃舰。而“普利茅斯”号护卫舰及时发现了来袭的导弹,避免了被炸。5月10日,“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在拖航途中沉没。

英国人早在组建特混舰队之初,已意识到仅靠两艘航空母舰提供的舰载机是无法满足马岛作战需要的,因此在4月12日征用了“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船,向特混舰队运送“海鹞”战斗机及其配件。之后,英国又征用了“大西洋堤道”号集装箱船,以运送新组建的“海王”直升机中队。5月7日英军将14架空军“鹞”战斗机和6架“海鹞”战斗机经多次空中加油,从英国本土飞行了9个小时,抵达阿森松岛,然后被运到特混舰队,因而英军航空兵在5月中旬有了成倍的增加。

5月20日,联合国的和平调解宣告失败,英国特混舰队当晚下达了登陆作战的命令。英军成功的迷惑了阿军,21日拂晓前2小时,约2500名士兵顺利的在圣卡洛斯港登陆。英军登陆后,阿根廷空军加紧了对特混舰队和登岛部队的攻击,在圣卡洛斯湾掩护登陆作战的5艘护卫舰遭到阿根廷空军“幻影”战斗机和“天鹰”攻击机的轰炸和扫射,其中“热心”号护卫舰被击沉,另有一艘被重创。23日,英海军的“羚羊”号护卫舰在阿空军的攻击下沉没。

5月25日是阿根廷国家独立纪念日,阿根廷几乎所有的前线作战飞机都投入了战斗,令英军难以应付。“考文垂”号导弹驱逐舰首先落难,被“天鹰”攻击机投下的4颗一千磅航弹命中,当即沉没。“大刀”号导弹护卫舰也遭到严重损伤。而在另一方向,“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船遭到1枚“飞鱼”导弹的攻击,中弹起火,舰上存放着十余架直升机和大批飞机零配件、补给品均未卸载。经过23天的岛上争夺战,阿根廷在岛上的守军已无法抗争下去,只得在6月14日向英军投降。

马岛战争从4月2日至6月14日持续了74天,英国共损失30艘舰艇,20架飞机,伤亡500余人;阿根廷损失10艘舰艇,90架飞机,伤亡1000余人。最终以阿军被迫投降和英军重新夺回马岛而告终。

什么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1790~1826年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18世纪末到19世纪20年代之间发生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历时36年,自海地革命始,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全面展开,战争以拉丁美洲各国家的独立,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300多年殖民统治的结束而告终。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将拉丁美洲劫为殖民地后,从15世纪末开始,通过政治、军事、经济和宗教机构,对拉丁美洲人民和资源进行残酷地剥削和掠夺。

最早起来反对欧洲殖民统治并取得成功的是海地人民。海地岛于1492年为哥伦布发现,随即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697年,海地岛的西部转归法国所有,东部仍属于西班牙。白人只有4万左右,最底层的50万黑人奴隶一向受到最残酷的压迫。1781年8月22日,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海地的黑人终于举行了大规模的起义。首先赶走西班牙殖民者,接着又在1798年10月迫使法国撤走它全部的侵略军。到这时候,忙于欧洲战争的法国无法再进行干预,起义队伍事实上已经控制了整个海地岛的局势。1801年,起义军把西班牙人从海地岛的东部清除了出去,解放了整个岛屿。

海地人民的胜利,使法国大资产阶级特别是1799年通过政变上台的拿破仑大为恐慌。拿破仑久已梦想以海地为跳板,建立一个美洲帝国,现在看到黑人起义打乱了他的计划,恼羞成怒,悍然在1802年派出两万多人的远征军前去海地“平乱”。经过几个月的激烈战斗,侵略军的伤亡惨重。但黑人由于缺少枪支和弹药,也不得不撤出许多战略要地。到最后,侵略者竟运用诡计,借谈判的机会逮捕了起义领导人杜桑·卢维杜尔,并把他押送法国,最后死于狱中,因而激起了海地人民更大的反抗。全体黑人手执武器,奋起保卫祖国。1802年底,侵略者只得龟缩到几个大城市中去,在1803年底遭到全军覆灭的命运。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宣布独立,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诞生了。海地革命的胜利为拉丁美洲被压迫人民作出了榜样,它动摇了300多年的殖民统治,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序幕。

1810年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到处树起独立大旗,拉丁美洲大陆的独立战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战争有三个中心,即墨西哥、委内瑞拉和智利。

1810年9月16日,在墨西哥北部的一个偏远村落多洛雷斯,几千名印第安人揭竿而起,发出了“独立万岁!美洲万岁!打倒坏政府”的怒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多洛雷斯呼声”,领导这次起义的是47岁的教士伊达尔哥。

南美北部的独立运动是以委内瑞拉为中心的。这个地区的革命运动以及整个南美的解放战争都是和玻利瓦尔的名字分不开的。西蒙·玻利瓦尔(1783—1830年)出生在加拉加斯一个克利奥尔人大地主家庭,从小就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后来他又漫游欧洲,足迹遍及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百折不挠的玻利瓦尔经辗转来到委内瑞拉,经过他领导的一系列战斗,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终于诞生了。但是玻利瓦尔并没有能巩固自己的基地,得到增援的殖民军迫使他放弃加拉加斯,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又被扼杀。

到了1815年,随着拿破仑帝国的瓦解,回到西班牙王位的斐迪南七世在“神圣同盟”的支持下,增派一支多达万余人的政府军前往西属美洲。他们横行在新格兰那达、委内瑞拉,到处散布死亡和恐怖。拉丁美洲各地的独立斗争都遭受挫折,殖民统治的阴影又笼罩了整个拉丁美洲。

1815年后,西属美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进入了更艰苦的阶段。玻利瓦尔在失败后流亡牙买加。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斗争,而是从挫折中总结了经验和教训,认识到尽管前途曲折,但殖民者终究是可以被打败的。1816年12月,玻利瓦尔带着一批勇士在委内瑞拉重新登陆,他随即宣布解放奴隶。接着玻利瓦尔在奥里诺科河畔建立起军事基地,并扩建了自己的队伍。经长距离的艰苦的远行军,于1819年8月初,他的军队同西班牙殖民军在波耶加展开激烈的战斗,取得了胜利,然后挥师直捣波哥达并占领该地。1819年12月,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宣告成立(1830年又分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玻利瓦尔被选为这个共和国的总统和最高统帅。

1821年初,玻利瓦尔利用西班牙国内发生革命的有利局势并经过充分的准备,再次越过安第斯山,进兵委内瑞拉的北部。在卡拉博平原,他以优势的兵力击溃了殖民军,乘胜解放加拉加斯。继之起义军在皮钦查战役获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厄瓜多尔全境的解放。

就在玻利瓦尔连年征战的时候,圣马丁在南美南部接连获胜的捷报也频频传来。对西班牙殖民军实行南北夹攻,最后一击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1817年初,圣马丁带着他的远征军(其中三分之一是黑人)开始了翻越安第斯山的壮举。1818年4月5日,在以沃依金斯为首的爱国军的协助下,他们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大败殖民军,1818年智利宣告独立。

圣马丁在进军智利以前就制定好了直捣秘鲁的计划。1820年8月,圣马丁为了不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率军从智利经海上前往秘鲁。北上军队顺利登陆,占领秘鲁总督区首府利马。1821年7月,秘鲁独立,圣马丁被授予共和国“保护者”的称号。

1822年7月下旬,南美独立战争的两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终于在瓜亚基尔港会面了。圣马丁隐退,完成全部解放秘鲁的任务落到玻利瓦尔肩上。1823年9月,他率领的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军6000人进入秘鲁境内。他们同阿根廷和智利军4000人联合起来,于1824年8月6日在胡宁平原一举击溃敌人。同年12月9日,在阿亚库巧展开了“一次最终保证了西属南美洲独立的会战”。玻利瓦尔的战友苏克雷以少胜多,1825年秘鲁获得解放。为了纪念玻利瓦尔,改名玻利维亚。

1815年后,墨西哥的局势保持了相对的平静,但人数不等的游击队一直活跃在各地,“土地和自由”的口号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1820年西班牙发生革命,墨西哥政局出现了生机。掌握兵权的伊都德将军乘机出来活动,提出“宗教、联合和独立”的口号,在1821年宣布了墨西哥的独立。

在墨西哥的革命影响下,中美洲其他一些地区纷纷独立,并在1823年成立“中美联合省”。1822年,巴西脱离葡萄牙而独立。

1826年1月23日,西班牙国旗在秘鲁的卡亚俄港黯然下降。300多年的黑暗统治结束了,西属美洲大陆殖民地取得独立,在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阿根廷是哪一年解放的呢?

 阿根廷独立日: 7月9日(1816年)

简介

国名:阿根廷共和国 La República Argentina 英文为The Republic of Argentina

阿根廷首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

经纬度:33.29S 60W

国名由来:在西班牙语中,“阿根廷”与“拉普拉塔”两词意义相同,均为“白银”。

1527年,西班牙探险家塞瓦斯蒂安·卡沃托率领一支远征队到达南美大陆后,从一个宽阔的河口溯流而上,深入到内地。探险家们发现当地印第安人佩带着很多银制的饰物,以为当地盛产白银,便将这条河命名为拉普拉塔河,把这一地区称为拉普拉塔区。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后来又将拉普拉塔区改为省。18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省宣布独立,并将国名正式定为阿根廷。阿根廷一词源于拉丁文,不仅是指具体意义上的白银,同时寓意“货币”、“财富”。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虽不产白银,但有着肥沃的土壤,丰茂的草原,良好的气候,这使阿根廷成了“世界的粮仓和肉库”,财富滚滚而来。因此,把这个国家称之为“阿根廷”,真是再恰如其分不过了。

人口:3780多万。主要民族是欧洲人和印第安人,其中白种人占97%,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是南美洲各国白种人比率最高的国家。城市人口占五分之四。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及其他人种占3%。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居民87%信奉天主教,其余的信奉新教及其他宗教。

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是拉美最繁华的都市之一,西班牙语意为“好空气”。该市位于拉普拉塔河西岸,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有“南美巴黎”之称。市内以街心公园、广场和纪念碑众多而著名。城市建筑多受欧洲文化影响,至今还保留有几个世纪前的西班牙和意大利风格的古代建筑。有人口278万(2001年),包括近郊19个区的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共1383万人(2001年)。

英阿战争发生在哪一年

在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与阿根廷就马岛归属发生的战争。马岛全称是马尔维纳斯群岛。所以简称为英阿马岛之战。 应该说马岛之战是80年代无论是从规模、战况。都是最激烈的一次海陆空联合作战,当然这场战争也是大英帝国的最后绝唱。虽然英国最后取得了胜利。

必须要指出的是,战争是阿根廷主动挑起的,由于当时阿根廷是军政府统治,为国际社会所诟病,再加上国家经济疲软,通货膨胀严重。当时的总统加尔铁里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希望通过一场战争提高士气和转移目标,而阿根廷和英国存在巨大的争议马岛就成为加尔铁里的目标。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在没有经过仔细筹划,就擅自发动武力完全是仓促出兵。就在在1982年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而英国对此没有任何准备。但英国反应迅速,立即开始武力反击。不愧是老牌帝国主义。

而当时,英国也是国力疲敝,被成为欧洲的病夫,国际社会也希望和平解决,美国也有意调节,但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断然拒绝了国际社会的调节,毅然决定武力解决,用撒切尔夫人的话来说,马尔维纳斯群岛是大英帝国的领土,他不允许被任何人侵犯。英国随即组成特混舰队。开往千里之外的马岛,这场战事历时74天的战争以英军的胜利而告终。但英国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国家经济进一步衰退,大英帝国的荣耀已经不在了。

在这场战争中,英军死伤1033人。阿根廷伤亡1717人。直接军费消耗60多亿美金。而阿根廷希望以战争转移矛盾的方式彻底破产。加尔铁里自己也被送上法院,在战争中,阿军投入6万余人,各种军舰30多艘,飞机300多架。英军投入兵力3万多人,100多艘军舰。各类飞机200多架。阿根廷战败就是技不如人,无论是在经济实力上,军事战略上,外交谋划上,再加上国家整体实力、国防实力、军队素养方面都差的太多太多。更为关键的是,欧美发达国家都战在了英国一边,使得阿根廷在政治上。外交上十分空前孤立,武器装备进口的渠道被掐断。尤其是,阿根廷根本就没有想到英国会反击,存在投机心里,希望国际调停。英国万里之外做战,但军需补给充分,而阿根廷近乎本土作战,但却后勤供给不足,在战术也许阿根廷有所胜利,但在战略上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英阿马岛之战说明了领土之争最终的解决方式只有武力解决, 但武力解决必须慎重,把任何希望寄托在他国身上都是不明智和愚蠢的。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