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阿根廷女总统克里斯蒂娜照片
作为总统,克里斯蒂娜有着同时尚品位相同的执著。她表现出了比号称“铁腕”的丈夫更强有力的执政风格。阿根廷人从内心深处希望提升本国的影响力和国际发言权,克里斯蒂娜在这一点上没有令国民失望。她不光打扮入时,仪态万方,更积极参与国际政治事务,时时处处表现阿根廷放眼全球的大国姿态。
在生活中,克里斯蒂娜从不喝酒,并在1988年步入政坛前彻底戒烟。虽然和所有阿根廷人一样偏爱甜食,但她从没放弃过每天健身的习惯。夫妇俩至今仍保持每天早晨一起跑步一小时的传统。
克里斯蒂娜与丈夫基什内尔育有一子一女。尽管公务繁忙,克里斯蒂娜依然承担着大部分家务事,丈夫和子女的衣食住行等都要经她一一落实。一次,他们的女儿弗罗伦西亚突发高烧,克里斯蒂娜推掉一切应酬活动,迅速赶回家送女儿去医院。弗罗伦西亚体检或去看牙,夫妇俩都尽可能轮流陪送。
对于大儿子马克西姆,夫妻俩更是着力培养。马克西姆逐渐成为阿根廷的政治新星,早在2007年时马克西姆就开始参选家乡圣克鲁斯省首府里奥加耶戈斯市的市长。第一家庭的和睦与亲情已成为阿根廷民众人人称道的典范。
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基什内尔(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阿根廷律师、政治家,曾任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的丈夫为已去世的阿根廷前总统、南美洲国家联盟首任秘书长内斯托尔·卡洛斯·基什内尔。[1]
克里斯蒂娜是阿根廷继伊莎贝尔·庇隆之后的第二位女性总统,也是阿根廷第一位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女总统。克里斯蒂娜也是南美洲的第二位民选女总统,现任智利总统巴切莱特是第一位南美洲民选女性总统。[2] 2011年10月23日,克里斯蒂娜以绝对优势获胜,赢得连任,2015年12月卸任。
2015年2月13日,因涉嫌妨碍20年前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犹太社区爆炸案司法调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 基什内尔遭到正式起诉。检方强调,此案的调查进程不会因上个月原负责检察官离奇死亡一事而受阻。
政治生涯编辑
1983年,克里斯蒂娜步入政坛,从1995年开始,她先后四次担任联邦议员。
2003年4月,她为丈夫当选总统发挥了重大作用。
2007年10月29日,克里斯蒂娜宣布在总统选举中获胜。这意味着她将成为阿根廷历史上第一位民选女总统。
2011年12月10日,她在国会宣誓就职,开始了第二个总统任期。
政治立场
由于支持克里斯蒂娜的人主要是中下阶层,因此她的立场实际上比较偏左翼。克里斯蒂娜和委内瑞拉的左翼总统查韦斯关系不错,她的当选也将促进拉美地区的左翼潮流。不过,与拉美地区其他左翼领导人不同的是,克里斯蒂娜的立场其实并不极端,属于温和型。
立场中间偏左的克里斯蒂娜可能会延续丈夫的政策,但不至于更往左倾斜。与基什内尔相较,克里斯蒂娜更能在国际外交场合找到自己的舞台,预期她会一方面保持与南美洲反美大将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友谊,一方面试图改善与华府的关系。
尽管当选比较容易,但一旦执政克里斯蒂娜面对的困难还不小,虽然阿根廷已经从2001年的经济危机中逐步恢复,但经济危机遗留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因此分析家认为,克里斯蒂娜势必得端出自己的政策才能继续推动阿根廷经济复苏,不能只想靠着延续丈夫的既有
政策。
克里斯蒂娜必须处理的经济难题,包括高通货膨胀,基什内尔政府已经出现的贪腐问题,以及外资投资过低,还有能源也面临短缺的问题。通胀恶化最有可能冲击克里斯蒂娜的选民,因为穷人会首当其冲,尽管政府公布的通胀数字为百分之十,但是学者认为实际上可能高达百分之二十。
分析人士认为,克里斯蒂娜的上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刚刚她卸任的丈夫基什内尔总统。在基什内尔执政的4年里,她以促进经济增长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成功地使阿根廷摆脱经济危机的打击。
他的一系列以促进对外出口、国内建筑业投资的经济措施,使政府获得大量的税收,有能力进行更大的社会投资;同时,基什内尔政府强力控制城市中水电、煤气、电信等公共事业的价格,使很大一部分中下层民众成为了基什内尔“新政”的最大受益者,因而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基什内尔夫妇的最有力的拥护者。事实上,克里斯蒂娜获胜后,来自穷人的欢呼声最高,这无疑为她的新政府打下了群众基础。
阿根廷当选总统马克里的就职仪式将于当地时间10日中午12时举行。由于即将卸任的总统克里斯蒂娜并不“配合”,在总统权力交接前后的24小时内阿根廷将出现三位总统。
根据惯例,阿根廷当选总统应在12月10日12时宣誓就职,卸任总统出席当选总统的就职仪式,并向后者授予权杖和绶带。而马上就要卸任的克里斯蒂娜总统表示,自己的总统权力应在12月9日23点59分结束,因此不用出席马克里的就职仪式。这将意味着从10日零点到中午,阿根廷将会出现12小时的权力真空。根据阿根廷宪法,总统因故不能履行权力,副总统兼参议长担任代总统。后者如果也出现缺位,则由临时参议长、众议长依次代替总统行使权力。
经多方努力,阿根廷最高法院9日中午作出了一个颇具技术性的裁决,克里斯蒂娜于9日23时59分正式卸任总统,由临时参议长皮内托根据宪法规定填补权力真空担任临时总统,直至10日正午马克里正式就任总统。即从9日中午到10日中午的24小时内,阿根廷将连续出现三位总统,创造总统更换频率新纪录。2001年阿根廷经济危机爆发后,该国曾出现两周之内换了5个总统的政坛“奇迹”。
阿根廷媒体称,克里斯蒂娜总统“不配合”可能多少带有不甘心失败的情绪。毕竟从2003年到2015年,克里斯蒂娜和丈夫基什内尔轮流担任总统长达12年,他们难以与其亲手创造的“基什内尔时代”挥手告别。
政界人物-克里斯蒂娜
克里斯蒂娜是阿根廷历史上第一位民选女总统。 克里斯蒂娜1953年2月19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拉普拉塔河畔的一个普通家庭。1970年,克里斯蒂娜考入拉普拉塔大学法律专业。学生时代,她和比自己大三岁的基什内尔相识相恋,并于1975年结为连理。婚后,克里斯蒂娜跟随丈夫回到了他的老家、阿根廷南部的圣克鲁斯省,开办了一家私人律师事务所。 1983年,克里斯蒂娜步入政坛,1989年当选为圣克鲁斯省众议员。从1995年开始,她先后四次担任联邦议员。在2003年4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她为丈夫基什内尔当选总统发挥了重大作用。同年5月,她成为阿根廷第一夫人。 基什内尔执政后,阿根廷经济逐渐走出自2001年爆发经济危机以来的低谷,增长率连续4年超过8%。很多人将基什内尔任期内实现的经济复苏归功于他的“首席顾问”克里斯蒂娜。 今年7月,克里斯蒂娜成为执政联盟“胜利阵线”的总统候选人。在竞选中,她强调政策的延续性,主张进一步开放经济以吸引更多外资,从而创造就业,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外交方面,克里斯蒂娜主张阿根廷应向大国学习,将外交与外贸有机地结合起来。 最终竞选成功 克里斯蒂娜和丈夫共生育了两个孩子。尽管公务繁忙,但她在照顾家庭方面一直是亲力亲为,且平时行事低调,被人们赞誉为好妻子和好母亲。
军政府总统
科内利奥·萨韦德拉(Cornelio Saavedra)1810年5月25日—1811年8月26日
多明戈·马特乌(Domingo Matheu)1811年8月26日—1811年9月23日
三头政治
费利西亚诺·奇克拉纳(Feliciano Chiclana)1811年9月23日—1812年10月8日
曼努埃尔·德·萨拉特阿(Manuel de Sarratea)1811年9月23日—1812年10月8日
胡安·何塞·帕索(Juan José Paso)1811年9月23日—1812年3月23日
胡安·马丁·德·普埃雷东(Juan Martín de Pueyrredón)1812年3月23日—1812年10月8日
胡安·何塞·帕索(Juan José Paso)1812年10月8日—1814年1月31日
尼古拉斯·罗德里格斯·佩尼亚(Nicolás Rodríguez Peña)1812年10月8日—1814年1月31日
安东尼奥·阿尔瓦雷斯·洪特(Antonio Álvarez Jonte)1812年10月8日—1813年8月19日
格瓦西奥·安东尼奥·德·波萨达斯(Gervasio Antonio de Posadas)1813年8月19日—1814年1月31日
最高执政官
1816年拉普拉塔联合省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独立后,在1820年和1826年之间,联合省只是一个松散的自治省联盟,没有有效的中央政府,最高执政官(Supremedirectors)为国家元首。
格瓦西奥·安东尼奥·德·波萨达斯(Gervasio Antoniode Posadas)1814年1月31日—1815年1月9日
卡洛斯·玛丽亚·德·阿尔韦亚尔(Carlos Maríade Alvear)1815年1月9日—1815年4月18日
何塞·隆德奥(José Rondeau)1815年4月20日—1815年4月21日
伊格纳西奥·阿尔瓦雷斯·托马斯(Ignacio Álvarez Thomas)1815年4月21日—1816年4月16日
安东尼奥·冈萨雷斯·德·巴尔卡塞(Antonio Gonzálezde Balcarce)1816年4月16日—1816年7月9日
胡安·马丁·德·普埃雷东(Juan Martínde Pueyrredón)1816年7月9日—1819年6月9日
何塞·隆德奥(José Rondeau)1819年6月9日—1820年2月11日
胡安·佩德罗·阿吉雷(Juan Pedro Aguirre)1820年2月11日—1820年2月16日 1819年制立了宪法,新宪法成立于1826年,第一次授于总统国家的行政权。这部宪法时间很短,主要是因为与巴西的严重冲突,执行不久就因总统提出辞职而解散。
1、贝纳迪诺·里瓦达维亚(Bernardino Rivadavia)1826年2月8日—1827年7月7日一元党
2、比森特·洛佩斯·伊·普拉内斯(Vicente López y Planes)1827年7月7日—1827年8月18日 总统解散政府后,阿根廷28年再没有一个有效的中央政府。这段时间,通常称阿根廷邦联。最贴近总统的角色,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长,他不但是本省省长,并且还被其他省份指定为“对外关系主席”,在外交场合作为国家代表。最后一任对外关系主席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强迫省立法会议授予他“无限权力”,建立起专制统治,并掌握阿根廷各省外交权力。他长期执政,1852年2月3日在卡塞罗斯战役中被乌尔基萨领导的联军击败,逃亡英国。
曼努埃尔·多雷戈(Manuel Dorrego)1827年8月18日—1828年12月13日联邦党
胡安·拉瓦列(Juan Lavalle)1828年12月13日—1829年8月26日一元党
胡安·何塞·比亚蒙特(Juan José Viamonte)1829年8月26日—1829年12月5日联邦党
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Juan Manuel de Rosas)1829年12月6日—1832年12月5日联邦党
胡安·拉蒙·巴尔卡塞(Juan Ramón Balcarce)1832年12月17日—1833年11月5日联邦党
胡安·何塞·比亚蒙特(Juan José Viamonte)1833年11月5日—1834年10月1日联邦党
曼努埃尔·比森特·马萨(Manuel Vicente Maza)1834年10月1日—1835年3月7日联邦党
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Juan Manuel de Rosas)1835年3月7日—1852年2月3日联邦党
胡斯托·何塞·德·乌尔基萨(Justo José de Urquiza)1852年2月3日—1854年3月5日联邦党 帕翁战役后,阿根廷共和国之间的对立状态,乌尔基萨的阿根廷联邦军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长米特雷在米特雷获胜后成立新的全国性政府。布宜诺斯艾利斯重新成为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退出联邦时,首都曾于1853年迁到恩特雷里奥斯省的巴拉那)。米特雷成为临时总统。1862年5月在新政府主持下的议会开会,米特雷被选为正式总统。
3、胡斯托·何塞·德·乌尔基萨(Justo José de Urquiza)1854年3月5日—1860年3月5日联邦党
4、桑蒂亚戈·德尔基(Santiago Derqui)1860年3月5日—1861年11月4日联邦党
5、胡安·埃斯特万·佩德内拉(Juan Esteban Pedernera)1861年11月4日—1861年12月12日
代总统 巴托洛梅·米特雷将军(Bartolomé Mitre)1861年12月12日—1862年10月12日自由党
6、巴托洛梅·米特雷将军(Bartolomé Mitre)1862年10月12日—1868年10月12日 自由党
7、多明戈·福斯蒂诺·萨米恩托(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1868年10月12日—1874年10月12日
8、尼古拉斯·雷米希奥·奥雷利奥·阿韦利亚内达(Nicolás Avellaneda)1874年10月12日—1880年10月12日国家党
9、阿莱霍·胡利奥·阿根蒂诺·罗卡将军(Julio Argentino Roca)1880年10月12日—1886年10月12日民族自治党
10、米格尔·胡亚雷斯·塞尔曼(Miguel Juárez Celman)1886年10月12日—1890年8月6日民族自治党/国家党
11、卡洛斯·恩里克·何塞·佩列格里尼·贝文斯(Carlos Pellegrini)1890年8月6日—1892年10月12日民族自治党
12、路易斯·萨恩斯·佩尼亚(Luis Sáenz Peña)1892年10月12日—1895年1月22日民族自治党
13、何塞·埃瓦里斯托·乌里布鲁(José Evaristo Uriburu)1895年1月22日—1898年10月12日 民族自治党
14、胡利奥·阿根蒂诺·罗卡(Julio Argentino Roca)1898年10月12日—1904年10月12日民族自治党
15、曼努埃尔·金塔纳(Manuel Quintana)1904年10月12日—1906年1月25日民族自治党
16、何塞·菲格罗亚·阿尔科塔(José Figueroa Alcorta)1906年1月25日—1910年10月12日民族自治党
17、罗克·萨恩斯·佩尼亚(Roque Sáenz Peña)1910年10月12日—1914年8月9日民族自治党/现代派
18、维克托里诺·德拉普拉萨(Victorino de la Plaza)1914年8月9日—1916年10月12日民族自治党
19、胡安·伊波利托·伊里戈延(Hipólito Yrigoyen)1916年10月12日—1922年10月12日激进公民联盟
20、马尔塞洛·托尔夸托·德·阿尔韦亚尔(Marcelo Torcuato de Alvear)1922年10月12日—1928年10月12日激进公民联盟
21、胡安·伊波利托·伊里戈延(Hipólito Yrigoyen)1928年10月12日—1930年9月6日激进公民联盟
22、何塞·费利克斯·本尼托·乌里布鲁将军(José Félix Uriburu)1930年9月6日—1932年2月20日军人
23、阿古斯丁·佩德罗·胡斯托将军(Agustín Pedro Justo)1932年2月20日—1938年2月20日和谐党
24、罗贝托·玛丽亚·奥尔蒂斯(Roberto María Ortiz)1938年2月20日 1942年6月27日激进公民联盟/和谐党
25、拉蒙·卡斯蒂略·巴里奥努埃沃(Ramón Castillo)1942年6月27日—1943年6月4日国家民主党/和谐党
26、阿图罗·劳森·科尔瓦兰将军(Arturo Rawson)1943年6月4日—1943年6月7日军人
27、佩德罗·帕布洛·拉米雷斯(Pedro Pablo Ramírez)1943年6月7日—1944年3月9日军人
28、埃德尔米罗·朱利安·法雷尔(Edelmiro Julián Farrell)1944年3月11日—1946年6月4日军人
29、胡安·多明戈·庇隆上校(Juan Domingo Perón)1946年6月4日—1955年9月20日工党/正义党
军政府 胡安·多明戈·莫利纳·戈麦斯将军1955年9月21日—1955年9月23日军人
30、爱德华多·洛纳迪将军(Eduardo Lonardi)1955年9月23日—1955年11月13日 军人
31、佩德罗·尤根尼奥·阿兰布鲁将军(Pedro Eugenio Aramburu)1955年11月13日—1958年5月1日军人
32、阿图罗·弗隆迪西(Arturo Frondizi)1958年5月1日—1962年3月29日 不妥协激进公民联盟
33、何塞·玛丽亚·基多(José María Guido)1962年3月29日—1963年10月12日不妥协激进公民联盟
34、阿图罗·温贝托·伊利亚(Arturo Umberto Illia)1963年10月12日—1966年6月28日激进公民联盟
军政府三巨头帕斯夸尔·安格尔·皮斯塔里尼1966年6月28日—1966年6月29日军人
军政府三巨头贝尼格诺·伊格纳西奥·马塞利诺·瓦雷拉·巴纳都1966年6月28日—1966年6月29日军人
军政府三巨头阿道弗·特奥多罗·阿尔瓦雷斯·梅伦迪1966年6月28日—1966年6月29日军人
35、胡安·卡洛斯·翁加尼亚将军(Juan Carlos Onganía)1966年6月29日—1970年6月8日军人
军政府临时首脑佩德罗·阿尔韦托·何塞·格纳维1970年6月8日—1970年6月18日军人
36、罗伯特·马塞洛·莱文斯顿将军(Roberto M. Levingston)1970年6月18日—1971年5月23日军人
37、亚历杭德罗·阿古斯丁·拉努塞将军(Alejandro A. Lanusse)1971年5月26日—1973年5月25日军人
38、埃克托尔·何塞·坎波拉(Héctor José Cámpora)1973年5月25日—1973年7月13日民族解放正义阵线
39、劳尔·阿尔韦托·拉斯蒂里(Raúl Alberto Lastiri)1973年7月13日—1973年10月12日民族解放正义阵线
40、胡安·多明戈·庇隆(Juan Domingo Perón)1973年10月12日—1974年6月30日民族解放正义阵线/正义党
41、伊莎贝尔·马丁内斯·德·庇隆(Isabel Martínez de Perón)1974年6月30日—1976年3月24日民族解放正义阵线/正义党
军政府三巨头豪尔赫·拉斐尔·魏地拉将军 1976年3月24日—1976年3月29日军人
军政府三巨头埃米利奥·爱德华多·马塞拉海军上将1976年3月24日—1976年3月29日军人
军政府三巨头奥兰多·拉蒙·阿戈斯蒂空军准将1976年3月24日—1976年3月29日军人
42、豪尔赫·拉斐尔·魏地拉将军(Jorge Rafael Videla)1976年3月29日—1981年3月29日军人
43、罗伯托·爱德华多·比奥拉(Roberto Eduardo Viola)1981年3月29日—1981年12月12日军人
军政府临时总统卡洛斯·阿尔韦托·拉科斯特(Carlos Alberto Lacoste)1981年12月12日—1981年12月22日军人
44、莱奥波尔多·福尔图纳托·加尔铁里(Leopoldo Galtieri)1981年12月22日—1982年6月17日军人
军政府临时总统阿尔弗雷多·奥斯卡·圣-让(Alfredo Oscar Saint-Jean)1982年6月17日—1982年7月1日军人
45、雷纳尔多·贝尼托·安东尼奥·比尼奥内(Reynaldo Bignone)1982年7月1日—1983年12月10日军人
46、劳尔·里卡多·阿方辛(Raúl Alfonsín)1983年12月10日—1989年7月8日 激进公民联盟
47、卡洛斯·萨乌尔·梅内姆(Carlos Menem)1989年7月8日—1999年12月10日 正义党
48、费尔南多·德拉鲁阿(Fernando de la Rúa)1999年12月10日—2001年12月21日激进公民联盟
临时总统 费德里科·拉蒙·普埃尔塔(Federico Ramón Puerta)2001年12月21日—2001年12月23日正义党
49、阿道弗·罗德里格斯·萨阿(Adolfo Rodríguez Saá)2001年12月23日—2001年12月31日正义党
临时总统爱德华多·奥斯卡·卡马尼奥(Eduardo Oscar Camaño)2002年1月1日—2002年1月2日正义党
50、爱德华多·阿尔韦托·杜阿尔德(Eduardo Duhalde)2002年1月2日—2003年5月25日正义党
51、内斯托·卡洛斯·基什内尔(Néstor Kirchner)2003年5月25日—2007年12月10日 胜利阵线/正义党
52、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2007年12月10日—2015年12月10日胜利阵线/正义党
53、毛里西奥·马克里(Mauricio Macri)2015年12月11日—今 中偏右“变革”联盟
1953年2月19日出生的阿根廷律师、政治家,现任阿根廷总统。丈夫为前总统内斯托尔·基什内尔,就任前为阿根廷第一夫人,是阿根廷继伊莎贝尔·庇隆之后的第二位女性总统,也是阿根廷第一位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女总统。 1970年代,克里斯蒂娜在拉普拉塔国立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并于1979年获得法律博士学位。她在大学期间结识了她未来的丈夫内斯托尔·基什内尔,他们就读于同一所大学。两人都醉心于庇隆主义的左倾理念,于1975年3月9日结成连理,当时内斯托尔25岁,克里斯蒂娜22岁。婚后克里斯蒂娜按西班牙语国家的传统在父姓后面冠上夫姓,称 克里斯蒂娜·伊丽莎白·费尔南德斯·威尔海姆·德基什内尔 。1970年代,克里斯蒂娜加入阿根廷正义党,并参加了该党组织的“庇隆主义青年运动”,比她的丈夫更早地开始了政治生涯。 由于克里斯蒂娜的支持率在选前的各项民意调查中都遥遥领先,她的竞争对手们希望与她在第二轮决一雌雄,而不是在第一轮就败北。克里斯蒂娜如果想在第一轮就彻底击败对手,就需要有超过45%的得票率,或者得票率为40%且高于最接近的对手10个百分点。 最终,克里斯蒂娜在第一轮的得票率为44.7%,而其主要对手艾丽莎·卡里奥(公民联合候选人)的得票率为23%、前经济部长罗伯托·拉瓦尼亚的得票率为17%。无论对于哪位竞争者,克里斯蒂娜的得票率都领先了超过15个百分点,这样她就不需要第二轮选举,毫无悬念地成功当选阿根廷新一任总统 [8] ,是自伊莎贝尔·庇隆以来阿根廷的第二位女总统,也是第一位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女总统。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