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赵志刚(赵全军 舟山)

2023-01-12 20:38:32 体育新闻 yamadi

有人能列举现在比较*的越剧演员的名字,流派和擅长曲目吗

里面介绍十分详细,没有比这个更全的了。。

1单仰萍 女,一级演员。浙江建德人,1962年6月出生。1972年1月进入桐庐艺训班学戏,工旦角,后为桐庐越剧团主要演员。1984年7月,随桐庐越剧团*到上海,主演《春江月》;1985年11月,随杭州市越剧二团再次到上海,主演《桐江雨》,均受欢迎与好评。后该两剧拍摄成戏曲艺术影片(片名为《绣花女传奇》和《桐江雨》),仍由她主演。表演上宗王(文娟)派。1988年至1993年进入上海越剧院红楼团演戏。1998年再次进入红楼团。主演过《红楼梦》、《孟丽君》、《紫玉钗》、《西施归越》、《罗山遗恨》、《曹植与甄洛》、《舞台姐妹》、新版《红楼梦》、《被隔离的春天》、新版《家》等剧目。

2 赵志刚 一级演员。上海市嘉定人,1962年12月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共党员。1974年考入上海越剧院学馆,初习老生,后工小生。在学习期间,勤奋好学,且能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唱腔上,徐(玉兰)、范(瑞娟)、尹(桂芳)、陆(锦花)各个流派都学,皆有所成,为各派宗师所赞许。1980年学馆毕业后,成为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主要演员。1982年正式拜尹桂芳为师,继承并发展了尹派唱腔和表演艺术,深受观众喜爱和赞赏,并且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嗓音圆润厚实,韵味隽永,行腔流畅,吐字清晰,被行家和观众公认为尹派传人的佼佼者。多年来一直活跃在越剧舞台上,艺术上不断创新,先后主演过《何文秀》、《浪荡子》、《沙漠王子》、《血染深宫》、《陆文龙》、《玉镯冤》、《状元打更》、《汉文皇后》、《花中君子》。《疯人院之恋》、《王子复仇记》、《曹植与甄洛》、《杨乃武》、新版《红楼梦》、《被隔离的春天》、新版《家》、《千古情怨》、《赵氏孤儿》等以及越剧电视剧《沙漠王子》、《两代怨梦》,所演角色个性均较丰满。

3钱惠丽 女,一级演员。浙江诸暨人,1963年4月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政协委员。自幼爱好越剧,1979年高中毕业后考入诸暨越剧团,进县戏校培训,工小生。一出开蒙戏《红楼梦》,因其扮相漂亮嗓音亮丽,脱颖而出,以"哭灵"一折参加绍兴地区青年演员汇演,获*演出奖,接着参加浙江省青年演员汇演,获学员表演*奖。1981年9月转为诸暨越剧团正式演员,挑起演出的大梁,主演了《红楼梦》、《碧玉簪》等剧目。1983年来上海演出《红楼梦》,得到徐玉兰的指导,一炮打响,后正式拜徐玉兰为师,继承徐派艺术,几度到红楼团习艺。1988年,正式进入上海越剧院,成为红楼剧团领衔演员,主演了《红楼梦》、《西厢记》、《追鱼》、《西施归越》、《紫玉钗》、《真假驸马》、《啼笑因缘》、《玉簪记》、《断指记》、《舞台姐妹》、新版《红楼梦》等剧目。

4华怡青 女,一级演员。上海市人,1963年8月出生。1980年考入上海越剧院,送上海市戏曲学校培训,工花旦,私淑袁(雪芬)、王(文娟)两派。1982年任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演员。主演过《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魂断铜雀台》中的甄洛、《风雪渔樵》中的柳玉仙、《王子复仇记》中的雷莉亚,2000年在新版(尹袁派)《红楼梦》中饰林黛玉,以及《梅龙镇》中饰皇太后(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表演奖)。在上海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片《西厢记》中饰崔莺莺、《红楼梦》中饰林黛玉

5章瑞虹 女,一级演员。浙江绍兴人,1963年11月出生。1979年入临海越剧团学艺,工小生,宗范(瑞娟)派。后成为剧团主要演员,兼任副团长。1984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学习,1987年毕业,转入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任主要演员,1990年并入红楼剧团。主演过《梁山伯与祝英台》、《李娃传》、《孔雀东南飞》、《风月秦淮》、《紫玉钗》、《梨香院》、《桃李梅》、《打金枝》、《孟丽君》、《风雪渔樵》、《梅龙镇》(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表演奖)等剧目。

6陈 颖 女,一级演员。上海市人,1964年2月出生。1974年考入上海越剧院学馆,工花旦,师承傅派。1980年毕业后,成为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红楼剧团的主要演员。扮演过《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薛宝钗、紫鹃,《李娃传》中的李亚仙,《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桃李梅》中的颜文明,《情探·阳告·行路》中的敫桂英和《真假驸马》中的公主,《女皇与公主》中的武则天,《断指记》中的颜秀,《玉簪记》中的陈妙常等十多个剧目中的主要角色。又在越剧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李娃传》、《西厢记》中饰演祝英台、李亚仙、红娘。她在《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断指记》、《李娃传》、《情探》等剧中的唱腔已由音像出版单位制成音带出版,并有CD《陈颖越剧唱腔专辑》发行。

7郑 国 凤 女,一级演员。1966年9月出生,籍贯浙江诸暨。1982年4月考进江苏省无锡市戏剧学校,1986年4月毕业进入无锡市越剧团,专攻小生。1990年调入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从艺以来先后荣获过:1988年全国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选赛“*演员奖”,全国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选赛江苏赛区“海狮杯”十佳演员,无锡市第二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江苏省新剧目观摩演出*表演奖。主演过的戏有《红楼梦》中贾宝玉,《宰相嫁妾》中的柳逢春,《孟丽君》中皇帝,《盘夫索夫》中曾荣,《是我错》中赵文骏,《真假驸马》中董文伯、董文仲,《玉姑峰》中车梅卿,《北地王》中刘湛,《追鱼》中张珍,《风雪渔樵》、新版《红楼梦》中贾宝玉,《蝴蝶梦》中庄周,《救风尘》中的安秀实。曾多次赴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

8方亚芬 女,一级演员,浙江宁波人,1965年2月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民进上海市委委员。原是浙江镇海越剧团青年演员,1984年11月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工花旦。学习中业务拔尖,1986年9月,被入选《红楼梦》主要演员,赴法国参加巴黎秋季艺术节。1987年戏校毕业后,转入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挑梁演出。主演过《红楼梦》、《西厢记》、《梨香院》、《风雨大观园》、《莲花女传奇》、《桃李梅》、《风月秦淮》、《啼笑因缘》、《女皇与公主》、《紫玉钗》、新版《红楼梦》、《早春二月》、《蔡锷与小凤仙》、《木棉红》、《救风尘》、《千古情怨》等戏及越剧电视连续剧《蝴蝶的传说》。

9王志萍 女,一级演员。1966年11月出生,籍贯浙江舟山。1980年进浙江定海县越剧团学艺,工花旦。1981年进浙江省艺术学校培训,启蒙戏为《姐妹易嫁》,扮演素花一角。同年,扮演《叶香盗印》中的叶香,获舟山市越剧汇演*小百花奖。年底调入舟山越剧团。1983年参加浙江省越剧汇演,在《棒打冠珠》中饰冠珠,获一等奖。又在《长相思》中饰刘媪,《盘夫索夫》中饰严兰贞。1984年学演折子戏《黛玉焚稿》,1985年正式拜王文娟为师。同年在神话剧《海明珠》中饰海囡,获浙江省青年演员一等奖,并被评为省十佳青年演员。1986年参加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演出《春香传》折子戏及《红楼梦·葬花》,获一等奖。同年在全国越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中获演唱奖。1986年进入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1990年辞职去日本,1999年5月重进越剧院。先后主演了《追鱼》、《红楼梦》、《神王恋》、《孟丽君》、《皇帝与村姑》、《梁祝》、《情洒罗山》、新版《红楼梦》、《蝴蝶梦》(获白玉兰主角奖)等剧。

舟山赵志刚(赵全军 舟山) 第1张

挺详细的一个历届越剧大奖赛获奖名单,不知道以前有没有发过

自夜阑灯火的BLOG

历届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获奖演员名单(1984——2006 (2008-06-05 23:15:30)

历届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获奖演员名单(1984——2006)

首届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汇演大奖赛

时间:1984年9月13日至17日

地点:上海人民大舞台

一等奖

赵志刚(上海越剧院)

二等奖钱惠丽(诸暨越剧团)单仰萍(桐庐越剧团)胡敏华(上海越剧院)

三等奖许志英(桐庐越剧团)金静(上海静安越剧团)韩婷婷(上海虹口越剧团)陈颖(上海越剧院)肖雅(上海虹口越剧团)张俐(上海卢湾越剧团)鼓励奖 王晓莹等27名

“上录杯”第二届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汇演大奖赛

日期:1986年9月4日至10日

地点:上海人民大舞台

一等奖王志萍(舟山地区越剧团)

二等奖肖雅(上海虹口越剧团)华怡青(上海越剧院一团)何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金静(上海静安越剧团)

三等奖钱惠丽(诸暨越剧团)钱丽亚(上海越剧院一团)许杰(上海越剧院三团)董柯娣(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吴素英(绍兴小百花越剧团)韩婷婷(上海虹口越剧团)章瑞虹(上海市戏曲学校越训班)夏赛丽(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谢群英(杭州越剧二团)王晓莹(上海虹口越剧团)

全国越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

举办单位:中央、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七家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市音像公司、嵊县广播电视局。

日期与地点:自1986年7月起的二个月中进行。于1986年10月18日至19日,在浙江嵊县揭晓,并举行发奖演唱会,近20名获奖演员参加演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于1986年10月20日,又举办109期戏曲广播会,由部分获奖演员演唱。

*演员奖10名,

赵志刚(上海越剧院三团)、茅威涛(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钱惠丽(诸暨越剧团)、王少楼(乐清越剧团)、

夏赛丽(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竺小招(南京市越剧团)、

董柯娣(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何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杨文蔚和周雅琴(上海静安越剧团)

演唱奖10名

李丽(南通市越剧团),胡敏华(上海越剧院三团)、

王志萍(舟山地区越剧团)、沈于兰(上海越剧院一团)、

裘珍媛(嵊县越剧团)、肖雅(上海虹口越剧团)、

俞建华(湖州市越剧团)、金静(上海静安越剧团)、

张月芳(上海越剧院二团)、洪芬飞(宁波市越剧团)

纪念奖郑琴音等30人

1978年3月27日至5月9日,上海市文化局主办青年演员汇报演出

获奖的越剧演员有:

王勤建、范亚生、陈颖、温沛、李秉衡、汪秀月、张月芳、陈文治、沈永明

1984年12月15日至25日,由上海市文化局、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市剧协、上海市曲协联合举办上海市青年演员会演。

获奖的越剧演员:

红花奖:赵志刚、胡敏华

新苗奖:陈 颖、金 静、韩婷婷

绿叶奖:陈新章(乐师)

“三新奖”越剧折子戏宝灵杯

日期:1988年7月10日至12日

地点:上海人民大舞台

*演员奖:胡佩娣、竺小招

演员奖:方亚芬、肖雅、史济华、王文辉、王水燕

全国青年越剧演员大选赛

日期:1988年8月至10月

地点:浙江杭州剧院

*演员(小生组)赵志刚、夏赛丽、郑国凤、周明(花旦组)何英、吴素英、陈颖、黄依群(老生组)董柯娣(老旦组)胡敏华(小丑组)陶卉

*演员(小生组)方雪雯、王蓓、钱丽亚、张惠忠(花旦组)颜恝、应虹、王雅美、李敏(老生组)华渭强、乐彩琴(老旦组)陈少君(小丑组)陈依娜

“霞飞杯”江、浙、沪、闽越剧演员电视大赛

日期:1990年8月14日至18日

地点:上海人民大舞台

越剧新星陈飞(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方亚芬(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王君安(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吴凤花(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俞建华(湖州市越剧团)何永芳(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章海灵(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陈琼琼(上海卢湾越剧团)颜恝(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凌惠琴(绍兴小百花越剧团)

何赛飞怎么变成了赵志刚

何赛飞身体不适。根据查询戏剧网得知,何赛飞身体不适变成了赵志刚。何赛飞,女,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中国内地影视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越剧表演艺术家,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

越剧名家及其事情

1.吴凤花,1970年出生。越剧“范派”小生,国家一级演员,工小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

  1983年5月,吴凤花进绍兴县戏曲艺术职业学校学艺,曾学老生、花旦,后改学小生,师承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1986年毕业后为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当家小生。她扮相俊美,文武皆备,唱做俱佳。

  她先后随团赴港、台演出,并辗转巡回演出于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南、河北、江、浙、沪一带,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在多年的摸索与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文戏武演,武戏文演,得到了观众和行家的认可,被誉为“越剧界难得的小生”。近年来,吴凤花以其卓越的艺术水平和崇高的艺术品德赢得尊重。无论出访献演,还是“下乡”巡演,她都以对艺术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努力工作,以最完美的艺术奉献给观众。她一直以“德艺双馨”的品格,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她从艺多年来,获奖无数。其中重要的奖项有:1987年获浙江省第三届戏剧节演员二等奖;1988年全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荧屏奖”;1990年“霞飞杯”江、浙、沪、闽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越剧新星”称号;1991年获浙江省第二届越剧小百花汇演“*小百花奖”、“金艺奖”;1992年获浙江省第五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1994年获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金奖;1996年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7年获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表演奖;2002年获浙江省第九届戏剧节调演*表演奖浙江省“艺术明星奖”。

  她曾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三看御妹》、《劈山救母》、《白蛇传》、《孔雀东南飞》、《李娃传》、《跪池》、《马龙将军》、《木兰别传》、《风尘英烈》、《罗成》、《双烈记.夸夫》、《穆桂英挂帅》、《陆文龙》、《将门之子》、《马龙将军》、《吴王悲歌》、《摄政王之恋》、《宫墙柳》、《狸猫换太子》、《沉香扇》、《胭脂·寻思》、《秦香莲》、《打金枝·闯宫》、《方卿见姑》、《醉公主》、《周仁哭坟》、《乾嘉巨案》、《劈山救母》等剧目,以及现代戏《啼笑姻缘》等。

  从行当而言,她尝遍了巾生、官生、大官生、武生、文武生、穷生、娃娃生和演绎“陈琳”时用上的老生程式;从跨越的年代看,由春秋战国以至清装及现代戏,均曾踄足。所演剧目,有喜剧、悲剧;正剧、闹剧;文戏、武戏;传统、新编。所演人物,有威武、懦弱;多情、负心;善良、奸恶;忠义、叛逆。所有二元对立的特质,都在她一人身上调和了、融合了。

  吴凤花塑造的角色是如此多样化,难得的是都能做好形神兼备。她的表演感情饱满,善于刻画人物,能将不同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深受感动,回味无穷。戏路之宽广,在越剧前辈艺术家当中或许较为普遍,但在中青年演员已不多见。

  她勇于作多方面的尝试,这除了她勤于以实践来作为对艺术的磨练之外,也缘于她师法其它剧种的长处,不论是京、昆、川剧等大剧种,或各种各样的地方戏,只要有可资借鉴之处的,她都毫不犹疑地“取经”,遂取得“百川汇海”之效。如她在昆曲名家汪世瑜的指导下,表演上既有越剧潇洒的一面,又有昆剧纯正、细腻的特点,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断桥》的表演,借用婺剧的舞蹈身段;《周仁哭坟》取材自京剧、借鉴于川剧,都是十分成功的尝试。

  舞台上的吴凤花,帅气、俊逸,阳刚之美更是在众女小生中“独树一帜”。外界评论她为“文武兼备、阳刚小生”。

       

2.赵志刚,出生于1962年12月,上海嘉定人。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越剧院一团艺术总监。

  1974年,赵志刚考入上海越剧院学馆,初习老生,后攻小生。在学习期间,他勤奋好学,且能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唱腔上,徐(玉兰)、范(瑞娟)、尹(桂芳)、陆(锦花)各个流派都学,皆有所成,为各派宗师所赞许。1980年,他从学馆毕业后,成为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主要演员。1982年,他正式拜尹桂芳为师,继承并发展了尹派唱腔和表演艺术,深受观众喜爱和赞赏,并且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赵志刚嗓音圆润厚实,韵味隽永,行腔流畅,吐字清晰,被行家和观众公认为尹派传人的佼佼者。人称“越剧王子”的他,被誉为越剧男女合演的领军人物。在越剧这样一个被定义为属于女子的传统剧种里,赵志刚执着地开拓着属于男人的天地,努力地寻找着越剧“男女合演”的发展新路。

  从艺至今,赵志刚主演了一系列原创大戏,凭借其出类拔萃的唱工和对艺术不懈的追求精神,他赢得了大批观众的喜爱,大大提升了越剧男小生在观众中的地位,为男小生在体现越剧本体特色同时又发挥男演员特长的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逐渐形成了既被专家认可、同时又被观众接纳的“赵氏唱腔”。在表演上,他注重一个“情”和一个“真”,坚持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形成了既有戏曲招式又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独特表演风格,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尤其是他致力于越剧男女合演的新突破,尝试越剧题材和演剧样式的拓展。通过新版《红楼梦》、《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家》、《赵氏孤儿》等几出戏的成功实践,他的演剧观念进一步更新,表演手法进一步丰富,塑造人物、创造角色更驾轻就熟,进入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2001年9月,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赵志刚作为*的一名中国艺术家,参加了由中国、日本、印尼、印度四国艺术家组成的“亚洲戏剧的男性演员”在日本东京、福冈的讲演及研讨会。

  2003年2月,赵志刚再次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邀请,对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埃及等欧洲五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题为“亚洲戏剧的男性演员”的学术讲演,进一步向世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弘扬越剧艺术。

  近年来,赵志刚不断挑战自我,积极实验积累着适合“男女合演”形式的剧目,先后推出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被隔离的春天》、《家》、《千古情怨》、《赵氏孤儿》、《藜斋残梦》等六部原创大戏。尤其是2005年,他自筹资金,推出了一部大制作的新戏《赵氏孤儿》,并集独立制作人、领衔主演、营销三位于一体……赵志刚希望这些剧目经过不断修改,不断打磨,能够成为越剧男女合演的精品和经典剧目。

  他先后主演过《何文秀》、《浪荡子》、《沙漠王子》、《血染深宫》、《陆文龙》、《玉镯冤》、《状元打更》、《汉文皇后》、《花中君子》。《疯人院之恋》、《王子复仇记》、《曹植与甄洛》、《杨乃武》、新版《红楼梦》、《被隔离的春天》、新版《家》、《千古情怨》、《赵氏孤儿》等,以及越剧电视剧《沙漠王子》、《两代怨梦》,所演角色个性均较丰满。

  他获得了包括“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节*演员奖”、“中国金唱片奖”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 、“中国人口文化奖*演员奖” 、“中日戏剧友谊奖”在内的众多奖项。

  1996年,百家出版社出版了《赵志刚唱腔集》。他还灌录过多张个人演唱CD、专辑及近十盒个人演唱音带专辑。他不仅在国内,尤其在江、浙、沪一带拥有大批热情忠实的观众,在香港乃至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同样影响广泛,戏迷众多。

  2006年3月,他应德国柏林世界文化中心邀请,带着他新创作的实验越剧《镜像红楼》,随国内和台湾地区(京、昆、越、川、秦)5大剧种代表组成的“中国文化记忆”演出团赴德国作实验演出,以“火中凤凰云中鹏,振翅即作冲天飞”的雄姿驰骋在更广阔的舞台和艺术天地里。

   

3.钱惠丽,出生于1963年4月,浙江诸暨人。国家一级演员,*徐派小生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会上海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钱惠丽自幼爱好越剧,1979年考入诸暨越剧团,进县戏校培训,工小生。一出开蒙戏《红楼梦》,因其扮相漂亮,嗓音亮丽,脱颖而出,以《哭灵》一折参加绍兴地区青年演员汇演,获*演出奖,接着参加浙江省青年演员汇演,获学员表演*奖。1981年9月转为诸暨越剧团正式演员,挑起演出的大梁,主演了《红楼梦》、《碧玉簪》等剧目。

  1983年,她到上海演出《红楼梦》,得到徐玉兰的指导,一炮打响,后正式拜徐玉兰为师,继承徐派艺术,几度到红楼团习艺。1988年,她正式进入上海越剧院,成为红楼剧团领衔演员,主演了《红楼梦》、《西厢记》、《追鱼》、《西施归越》、《紫玉钗》、《真假驸马》、《啼笑因缘》、《玉簪记》、《断指记》、《舞台姐妹》、新版《红楼梦》等剧目。

  她曾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九届“文华表演”奖,第三届、第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第四届全国金唱片奖、全国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演员奖、“宝钢高雅艺术奖”。她主演的越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荣获飞天一等奖、“五个一”工程奖,主演的越剧电视连续剧《孔雀东南飞》荣获金鹰奖,主演的越剧电视连续剧《蝴蝶梦》荣获飞天奖、兰花奖、兰花奖男主角奖。并享有“越剧之星”、上海市*青年演员“十佳”、上海市第七届“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她多次赴泰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出版过个人戏曲CD专辑及十多种音像制品,1993年1月,知识出版社出版了《越剧之星——钱惠丽》。

     

4.王志萍,出生于1966年11月,浙江舟山人。国家一级演员,*王派花旦。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

  1980年,王志萍进浙江定海县越剧团学艺,工花旦。1981年进浙江艺术学校培训,启蒙戏为《姐妹易嫁》中扮演素花一角。同年,她扮演《叶香盗印》中的叶香,获舟山市越剧汇演*小百花奖。1981年底调入舟山越剧团。1983年参加浙江省首届戏剧节,在《棒打寇珠》中饰寇珠、《长相思》中饰刘媪获一等奖。同年在《盘夫索夫》中饰严兰贞。1984年学演折子戏《黛玉焚稿》,1985年正式拜王文娟为师。其唱腔、扮相与老师酷似。

  1985年,她在神话剧《海明珠》中饰海囡,获浙江省第二届戏剧节“青年演员一等奖”,并被评为省“十佳”青年演员。1986年参加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演出《春香传》的折子戏及《红楼梦·葬花》,获一等奖。同年在全国越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中获“*演唱奖”,享有“大舞台之星”的称号。1986年进入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任主要演员。

  1990年,她辞职去日本,1999年5月重进上海越剧院。

  她先后主演了《追鱼》、《红楼梦》、《神王恋》、《孟丽君》、《皇帝与村姑》、《毋忘曲》、《蝴蝶梦》、新版《红楼梦》、《白衣卿相》、《梁祝》、《情洒罗山》、《紫玉钗》等剧。灌录出版了20多盒录音磁带。她演唱的专辑制成VCD由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因主演《蝴蝶梦》获2002年第十三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5.陈飞,出生于1969年7月,浙江上虞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1983年,陈飞进入绍兴戏曲艺术学校学艺,攻花旦。1986年进入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师承傅全香。曾饰演《劈山救母》中的圣母、《白蛇前传》中的白素贞、《梁祝》中的祝英台、《狸猫换太子》中的李妃、《吴王悲歌》中的郑旦、《李娃传》中的李亚仙、《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马龙将军》中的姜氏、《木兰别传》中的花木兰等。

她曾获全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荧屏奖”;浙江省第二届戏曲小百花汇演中获“金艺奖”、“*小百花奖”、浙江省“艺术明星”奖;1990年,她在江、浙、沪、闽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中获“越剧新星”称号;在浙江省第五届戏剧节中获“演员一等奖”;在第七届、第八届戏剧节中获“*表演奖”;在“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中荣获“金奖”。

 

  2005年获第22届梅花奖。

     

6.“伯乐”徐天红与“女王”方亚芬不为人知的故事来源: 王显琳的日志

  徐天红为青年人所付出她的爱是掏心掏肺的。一年后,她对一位可造之材所表现的拳拳之心,更是被传为佳话。 

  1983年,徐天红应邀观看浙江镇海越剧团演出的《柳毅传书》。饰演龙女三娘的演员一出场,她那秀丽的扮相,顿时引起了徐天红的关注。再听她开口唱,徐天红便觉得嗓音悦耳动听。特别在“湖边送别”时,演员一个转身的背影,使徐天红感到她与袁雪芬年轻时有几分相像。徐天红忙问陪同看戏的编剧叶保定:“这个演员叫啥名字?学戏有多少时间了?” 

“她叫方亚芬,只学了一年多。你看她怎么样?” 

徐天红轻声地说:“蛮不错的。” 

叶保定很同情方亚芬的家境,讲到其父因病去世,其母收入微薄,生活负担很重后,对徐天红说:“你有机会帮她一把。” 

  徐天红对方亚芬又多了一份爱怜之情:“等有机会吧!” 

  戏毕,徐天红走入后台。方亚芬正在卸装,徐天红细细大量眼前这个小姑娘,她的形象不错,端正的脸盘,晶莹的双眼,匀称的身材,确是一块花旦的好材料。 

  “你多大岁数?是谁给你化的妆?”徐天红和蔼地问。 

  见到陌生的徐天红询问,方亚芬腼腆地回答:“我17岁,是自己化的妆。”  在场的书法家任政、陆陶看了家乡剧团的演出特别亲切,对方亚芬也垂爱有加。他们很有感情地向徐天红说:“徐老师,你们老一辈要多多关心年轻一代啊!” 

  从此,方亚芬的身姿总是出现在徐天红的心底眼前。一天,徐天红径直来到院长室,向袁雪芬、张成之、吴琛、徐进四位领导推荐方亚芬。她有理有据地说:“方亚芬有嗓子,有扮相,会演戏,是一个好苗子。现在报上经常宣传人才流动,越剧院应当想办法把她调过来。” 

古有伯乐相马,今有徐天红荐才。院长们特地去看了方亚芬的演出,结果“英雄所见略同”。其时,有个川剧演员应邀到越剧院教授水袖功,院领导说服剧团让方亚芬和一个小生演员留下学习。 

  两个小姑娘留在上海,住宿有困难。徐天红主动缆下这件事,把她们带回了家。徐天红待她们视同女儿,食宿照料得妥妥帖帖。方亚芬每天随师学艺,或看排戏,或去观摩,晚上总是读书报,写笔记。对这样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青年人,徐天红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学习结束了,方亚芬要启程返回镇海。她向徐天红道谢:“老师,你待我们太好了。国家有‘三包’,老师对我们是‘四包’。”  徐天红不明白:“什么叫‘四包’?” 

“你对我们包吃、包住、包穿,还给我们零用钱,这不是‘四包’吗?”  徐天红听得忍俊不禁。 

  两人依恋不舍,方亚芬整理行装时,拿出一个圆形的塑料衣夹架对徐天红说:“这件东西留下来给老师做个纪念。老师,我还要来看你的。” 

  徐天红含着泪水地说:“对,你是要来的,我希望你来!” 

  但是,要调人谈何容易。当时的人事制度如同三尺冰冻,要解冻,需有时日。越剧院的党政领导为方亚芬的调动做了不少努力,谁知事与愿违。袁雪芬对徐天红直言相告:“看样子蛮难,我通过省里去打过交道,结果也不成。这件事再搞下去,变成越剧院挖角色,影响不好。”  徐天红很理解袁雪芬,作为一院之长,她有她的难处。可是,徐天红不想作罢:“这件事花了介多精力,不能就这样算了。我看报纸上一直宣传人才流动,要挖掘人才,我们这样做完全符合党的政策,要犯错误的事我也不肯做的。我还是要去想办法。”  袁雪芬问:“你怎么想办法?”  “这你就不用管了,你等者看吧。” 

  徐天红获悉香港的王宽仁、周星培、王欣康、周星炳先生与姚周星缘、方周星菊女士等,正在投资重建宁波状元楼,便想通过这些朋友向有关方面提出调人的要求。于是她同姚太联络,当姚太明白徐天红的良苦用心后,表示愿意相助。  ...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