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标志是“冬梦”。
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
主题口号
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一起向未来”,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传递出14亿中国人民的美好期待: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
北京2022冬奥会是第24届冬奥会。北京2022冬奥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星期五开幕,2月20日星期日闭幕。北京冬季奥运会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
在北京2022冬奥会中,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的崇礼区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
北京2022冬奥会其他情况简介。
北京2022年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滑雪、滑冰、冰球、冰壶、雪车、雪橇、冬季两项)、15个分项(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雪车、钢架雪车、雪橇、冬季两项)和109个小项。
其中,女子单人雪车、单板滑雪障碍追逐混合团体、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台、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跳台滑雪混合团体、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为7个新增小项。
2022冬奥会有3个赛区。冬奥场馆位于北京城区(北京赛区)、北京延庆大庄科村(晋语:西大庄窠村)(延庆赛区)以及张家口崇礼太子城地区(张家口赛区)。
国家体育场这座标志性的体育场因其独特的设计而被称为“鸟巢”,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鸟巢不会举办任何体育比赛,但那里再次成为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举办场地。
简介:
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
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北京2022冬奥会标志性场馆是冰丝带国家速滑馆。
冰丝带是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也是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设计理念来自冰和速度结合的创意,22条丝带就像运动员滑过的痕迹,围绕椭圆形曲面旋转上升,象征速度和激情。
国家速滑馆采用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1.2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冰面。国家速滑馆还是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冷系统的冰面,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的冬奥场馆。这项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同时也是最先进的制冰技术,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度以内。
国家速滑馆拥有“智慧大脑”
国家速滑馆在建造过程中,除了大量使用先进建造、绿色节能技术外,还全生命周期应用了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整个项目建设中,从幕墙系统到屋面系统,从预制看台到索结构的平行施工,均采用了BIM技术,实现了施工全过程的仿真分析,真正实现了“智慧建造”。
国家速滑馆是一个智慧化场馆,引入了“室内外一体化定位导航系统”“数字孪生系统”等技术,就像给场馆配备了一颗“大脑”。
拥有了“智慧大脑”的国家速滑馆,未来将成为一个智慧场馆、一个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场馆,向世界贡献奥运场馆“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的“中国方案”。
北京2022冬奥会采用的是二氧化碳制冷。
在历史冬奥会上,北京是首次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力求能够贯彻“节俭。绿色、智慧”要点。
这个措施将应用于部分冬奥场馆,包括但不限于有速滑赛道、短道速滑赛道、花样滑冰赛道等。也正是因为此次措施,冬奥会的总体碳排放量将会大大减少,相当于种植了超过120万棵树。
其吉祥物
2019年9月17日晚,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区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冰球馆揭开神秘面纱。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名为“冰墩墩”,形象来源于国宝大熊猫。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
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英格兰赢球惹争议
英格兰赢球惹争议,北京时间7月8日03:00,欧洲杯进行第二场半决赛,由英格兰对阵丹麦。最终,英格兰经过120分钟的鏖战2-1丹麦晋级决赛,将在伦敦温布利球场与意大利队争夺冠军奖杯。
英格兰赢球惹争议1北京时间7月8日03:00,欧洲杯进行第二场半决赛,由英格兰对阵丹麦。上半场达姆斯高直接任意球率先破门,萨卡传中造成克亚尔乌龙。下半场马奎尔头球被舒梅切尔神勇扑出。九十分钟战罢,双方1-1打平进入加时,斯特林造点,凯恩主罚被扑后再补射入网。最终,英格兰2-1丹麦晋级决赛,将对阵意大利。本场比赛最大的争议就是判给英格兰的点球,赛后众多知名人士对这个点球提出了批评!
意大利名宿阿尔托贝利在《Rai》电视节目上表示,如果意大利拿到一个像英格兰对阵丹麦时那样的点球的话,英国媒体会讨论整整一年。在对阵丹麦的欧洲杯半决赛中,英格兰在加时赛拿到了一个极具争议的点球,目前许多足坛名宿都发声认为这不是一粒点球,意大利传奇前锋阿尔托贝利也是如此。
阿尔托贝利嘲讽了当值主裁麦克利的判罚,他表示:“如果他们给我们一粒像英格兰这样的点球的话,英国的报纸会讨论它整整一年。”
荷兰裁判马克列在欧洲杯半决赛判给英格兰队点球,世界著名裁判克拉滕伯格认为这不是明显的误判,他表示“英格兰队遇到两个和点球有关的事件:一次获得点球,一次则没有。第一次和点球有关的事件,替补球员诺尔高在凯恩身前,凯恩当时获得球权(然后被绊倒),但裁判没有判罚点球,我不认为这是可以被改判的明显错误。”
“至于斯特林的那次点球判罚,梅勒和斯特林有轻微接触。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我不认为这样的抢断让裁判有充分理由判罚点球,丹麦队会抗议这次判罚非常严厉,但我还是要说这不是一次明显的误判。”
“卢克-肖对克里斯滕森有明显犯规,因此,马克列给丹麦队任意球是正确的判罚,我相信英格兰球迷不会对此满意,但马克列在人群中很好地识别出这次犯规。”
赛后《图片报》邀请裁判专家Kinhfer评论点球的判罚。Kinhfer表示:“在欧洲杯半决赛这样级别的重要比赛中,不能就这样草率判点球。确实防守球员碰到了斯特林,但是在那样的阶段,必须要是110%完全的一个犯规才可以,而当时并不是那样的情况。”
英格兰赢球惹争议2在北京时间7月8日凌晨结束的欧洲杯第2场半决赛中,大黑马丹麦男足经过120分钟的鏖战以1-2输给英格兰队,无缘复制29年前欧洲杯夺冠的“童话”。而本场比赛加时赛,出现了非常丑陋的一幕。
当时英格兰队获得了反超比分的点球良机,当哈里-凯恩主罚时,英格兰球迷为了帮助他罚进竟然用激光笔照射丹麦门将小舒梅切尔,从直播镜头可以看出,小舒梅切尔西的`眼角和鼻梁比分有清晰的激光笔照射痕迹,这显然对他的视线有很大的干扰,甚至可能影响丹麦门神长期的视力。
虽然英格兰球迷急切希望自己的球队能夺得欧洲杯冠军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出用激光笔照射对手门将干扰扑点的做法,确实是不道德的。对此,前英格兰射手科利莫尔在社交媒体上气愤的表示:“这样的人不配当英格兰球迷,他们应该被终身禁止观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受到英格兰球迷激光笔晃眼干扰,但小舒梅切尔还是扑出了凯恩的点球,但纵然他再神勇,依然无法阻挡凯恩随后的补射。本场比赛小舒梅切尔一共做出了9次成功扑救,创造了丹麦国家队历史上门将在欧洲杯比赛的单场扑救纪录。尤其是第37分钟扑出斯特林的近距离射门和第55分钟扑出马奎尔的头球,相当的精彩。不仅是本场比赛,本届欧洲杯小舒梅切尔的发挥都十分出色,丹麦能一路杀进半决赛,他无疑是主要功臣之一。
29年前,小舒梅切尔的父亲率队创造欧洲杯夺冠的丹麦童话,尽管他没能复制父亲当年的神奇,但赛后获得权威外媒WhoScored9.1分高分的他,和所有丹麦球员赛后完全可以昂首离开温布利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