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运动会四年一次,2019年9月8日至16日,第十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已经在河南郑州开过,所以2021年没有少数民族运动会。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般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4年举行一届。该运动会是在1953年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行政部门联合主办、地方承办。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11年9月18日闭幕。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11年9月10日至18日在贵阳市举行,在竞赛项目、表演项目和参赛运动员方面再创新高。来自55个少数民族的6773名选手同场竞技。独竹漂、花炮、民族式摔跤等16个竞赛项目共产生129个一等奖,185个表演项目共产生74个一等奖。本届运动会遵循“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宗旨,充分展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和运动水平,锻炼和培养优秀民族体育人才,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建立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会徽由5支不同颜色的牛角组成,形成盘龙的图腾纹样,寓意平等和谐的56个民族是一家;5支牛角形成了“贵”字的首写字母 “G”和数字“9”,表示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在贵州举办;5种颜色形成相互追逐的动感,象征民族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本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吉祥物是一只名叫"圆圆"的"贵州龙"。"贵州龙"生活在距今2.4亿年前三叠纪中期的贵州兴义地区,其化石具有非常珍贵的科研价值,记载了古脊椎动物进化的史实。 吉祥物"圆圆"以贵州独有的"贵州龙"为造型基础,以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常用的"旋涡纹"图饰结合时尚化、拟人化的卡通形象设计而成,"旋涡纹"巧妙的设计成"9"字,代表运动会举办的届数。"圆圆"身穿少数民族"对襟衣",憨态可掬,笑迎八方宾客。"圆圆"的命名,寓意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大联欢、大发展,绿色意在强调贵州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