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若琪和朱婷都是女排运动员中很好的主攻手,我觉得惠若琪的实力并没有超过朱婷,这些年来,女排一直在不断地雄起,在于中国人的眼中,他们的地位和存在率也越来越高。
巅峰期的大梅,单丛进攻实力上说,较之于张常宁和刘晏含有过之而无不及。大梅的巅峰期是北奥周期,彼时的她身体 健康 充满活力,进攻力破千钧,发球势大力沉。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意志。王一梅可能更多的是想通过自己的自我表现来施展自己的排球能力。用自己最多的时间来打排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王一梅更多的是想成为排球场上的神。而不是背后的教练吧。这是王一梅的选择。
再到伦敦奥运会时期,经过不断地训练打磨,大梅的实力如日中天,其势锐不可挡,她一举成为了与韩国金软景、日本木村纱织并列的亚洲女排三大女王,逐渐独当一面。
实力排名第一。如果王一梅出现,肯定会有粉丝和尖叫声。她的出现为中国女排观众增添了一批铁杆粉丝。王一梅出生于1988年,身高90米,是主攻队员。穗高为19米,块高为07米。
加上大梅进攻节奏偏慢,中国队提速也是个难题。所以,以王一梅为进攻核心的中国女排并不算很成功。 第二,大梅的情商也限制了她,王一梅是个脾气非常不错的球员,笔者多次采访她从未耍过什么大牌。
张常宁,女排边攻队员,攻守全面,一传到位率较高,击球势大力沉,其特点是期待“大力出奇迹”扣球决不保存体力,同时击球全是大斜线这个点,并且完全是幢墙式的重扣。这种打法的短板很多,往往是“受累不讨好”。
改掉了沙排的扣球习惯,再有丰富的战术进攻手段, 让张常宁现在扣球效率,实际上还是高于李盈莹的。朱婷为高点强攻女王,超手进攻能力属于世界顶尖,高拉开速度令人难以拦防。
不过好在世俱杯前后,你加了直球和轻球,效果不错。希望张常宁在以后的比赛中多注意手腕变化,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李莹莹的特点:左手多点进攻扣球时,手型掌握得很好。“能一力降十技,一技破千斤者”等等。
朱婷之所以扣球高度没有当初这么高了,主要原因还是根据中国女排的战术特点,对自己的打法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如果每一次扣球都充分起跳,追求3米27的扣球高度的话,那朱婷很可能打到第三局就跳不动了。实际上,艾格努的扣球也不是每次都能达到3米40,那是她最高的扣球高度。
由此可以看出,郎平的扣球高度虽然没有朱婷高,但是已经非常厉害了。然而,就算是这样,当年的郎平也与美国的海曼和古巴的路易斯一起被列为世界三大主进攻球员,这真的是一个对郎平水平最大的肯定。
李盈莹特点:左手多点攻扣球时手型掌握的十分到位。“那些一力降十会,和一巧破千斤”等等。
假如硬要辨别三位队员发球的特征,我以为朱婷发的是高飘球;张常宁发的平飘球;李盈莹发的是前冲飘球。影响飘球飞行轨迹的要素很多,球出手时的速度、球馆气流的运转方向、击球霎时球的着力点等都对球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速度上朱婷稍慢,但比李盈莹稍快,张常宁在扣球力量应该是三人之中最好的,比赛中经常能够看到张常宁扣除去球打到对方球员手上或者身上之后出界。作为朱婷的首发对角,张常宁的保障能力是极其出色的。
1、年是世锦赛年,在朱婷、张常宁和丁霞等老队员相继离开后,李盈莹成为球队的核心进攻人,球队困难时候都找李盈莹下分,这对于只有22岁的李盈莹而言既是挑战更是考验。
2、从李盈莹出道至今,有很多场的比赛都会拿下靓丽的成绩,朱婷转会到天津女排,和李盈莹共同奋斗,也有很多数据都是李盈莹表现更好,但是排超联赛的成绩还不足以说明她能够超越朱婷。
3、李盈莹被国际排联称为七巨星,是对她的认可。但现在说李盈莹已经超过朱婷了,还为时尚早!自从朱婷东奥以后,因伤未参加任何比赛,没有近期的任何数据,所以李盈莹与朱婷没有可比性,更不要说超越朱婷了。
4、力量:李盈莹占优。球感和反应速度,李盈莹占优。扣球 超手进攻:朱婷占优。扣球的线路变化和躲避对方拦网能力:李盈莹占优。扣球力量和球速:李盈莹占优,李盈莹的扣球过网之后更难防。打调整球能力:朱婷占优。